瞭望|“马拉松热”该如何延伸?
◆ 马拉松比赛能够给社会各方面带来多重收益
◆ 一些地方低门槛办赛暗藏隐忧
◆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应为群众健身锻炼预留空间,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
“中国最美边境马拉松”、“史上最甜马拉松”……时下,一股“马拉松热”席卷全国,举办方和参与者热情高涨。马拉松缘何如此火爆?在这类挑战人体极限的赛事中,如何确保参与者的安全?如何促进“马拉松热”向“全民健身热”转变?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思考。
“马拉松热”持续升温
近年来各地“马拉松热”持续升温,“跑马”出现一证难求的场面。2016年广州马拉松赛各项报名9月20日结束,报名人数达10.7万余人,创“广马”历年报名人数新高,而参赛名额总计为3万人,总中签率不足30%,每一个马拉松参赛名额,都有超过3个人“争抢”。
9月17日,在万众瞩目中,3万余名跑步爱好者参加了第36届北京马拉松比赛,赛前6.6万余名马拉松爱好者报名参赛,创造了国内全程马拉松报名人数的新纪录。
即将于11月20日举办的首届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中,报名情况也十分火爆,首日便超过了1.2万人,最终总报名人数达2.6万余人,主办方只好通过抽签确定参赛名单。
30多年前,起源于西方的长跑比赛马拉松首次进入我国时,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,今天,这项赛事从举办规模到参与者数量都呈几何式增长,全国多地掀起“马拉松热”。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显示,今年以来,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赛事已达200多场;今年前8个月,马拉松参赛者已达170多万人次,是2011年的四倍多。
在江西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高参加过多地的马拉松比赛,今年又报名参加“南马”,他感叹地说:“听说家门口要举办马拉松比赛,我早就制定了锻炼计划,居然没有中签,没想到南昌首次举办马拉松比赛报名就如此火爆!”
网下的“跑马热”也向网上延伸。一种借助APP软件开展的线上马拉松日益兴起。今年,中国田协利用一款名为悦跑圈的跑步APP软件,打造线上马拉松比赛平台。今年前7个月,悦跑圈共组织了19场线上马拉松,报名总人次达到490万,平均每场线上马拉松报名人数约25万,完赛总人次达到325万,其中规模最大的“七夕线上马拉松”单场报名人数超过55万。
政商助推“新生活”潮流
对中国很多马拉松爱好者而言,“马拉松热”源于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。即将参加首届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江西财经大学研二学生邬鑫说,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,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增强锻炼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性,越来越多的人培养起跑步的习惯,马拉松赛事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。
酷爱跑步、曾参加过多次马拉松比赛的江西省贵溪市市民李灼龄则表示:“跑马可以让我不断突破自我,获得成就感。而且在这一过程中,我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‘跑友’,大家一起挑战极限,相互勉励,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。”
在江西省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聂曾参加过北京、厦门等多地马拉松比赛。“以参加马拉松的方式游玩可以增强代入感,让我更好地感受一个城市的人文和景致。”她说。
对一些企业而言,马拉松比赛更预示着巨大的商业机会。
业内人士指出,马拉松这种赛事规模大,参与人员范围广、人数多,企业或产品的曝光率都比较高,蕴藏的商业价值大,赞助商、承办企业乐意推动和参与。
上海马拉松比赛爱好者唐明辉说:“每年参加比赛前,购买衣服、鞋子、眼镜等设备用品需花费3500元左右,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。”
企业通过赞助赛事可在短时间内增强关注度,“跑马”的参赛选手一般都要选购一套齐全的体育装备用品,这些需求拉动了市场。同时,马拉松比赛时间集中,受众范围大,数万人直接或间接参赛、观赛,都给企业提供了扩展品牌影响的契机。所以,长久以来马拉松赛事深得体育用品赞助商的青睐。
某体育用品企业在其年报中分析认为,组织体育赛事有助于跑手取得更佳健身效果,并赢得更多支持者。
该企业披露的2014年年报显示,当年该企业赞助了13场马拉松比赛,推出多个跑鞋系列产品,当年营收同比增长10%,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,其中鞋履类就贡献了30多亿元。2015年这一企业赞助的马拉松赛事增加到17场,鞋履类贡献32亿元。
对赛事主办方而言,举办马拉松比赛也意味着可观的收入。以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例,报名费分别是全程120元、半程80元、“迷你”马拉松30元,组织方分别预设参赛名额3000人、5000人和7000人,仅报名费这一项金额就达97万元,加上各种赞助,一次赛事收益不菲。
赛事举办城市则通过举办马拉松,达到增加知名度、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。
厦门又被称为“世界最美丽的马拉松赛道”,其路线主要设在沿海的环岛路上,沿途经过鼓浪屿、胡里山炮台、进明寺、厦门大学等知名旅游景点。同样,即将举办的首届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,其赛道的设置上也突出了八一广场、八一大桥、滕王阁、秋水广场等体现南昌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。
据了解,即将举行的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,吸引了来自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日本、韩国等17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2.6万余名海内外马拉松爱好者参赛。南昌市体育局副局长许慧说,举办马拉松比赛,能够为城市创造一系列商机,更为重要的是,比赛往往会吸引媒体关注,我们可以借此把城市呈现给外界,让更多人了解南昌。
百姓愿参与、企业肯赞助、主办方有收益、地方赚“名气”,多方力量推动下,“马拉松热”不断升温。
赛事保障要跟上
业内人士认为,客观来看,马拉松比赛能够给社会各方面带来多重收益,但是一些地方的赛事组织与医疗保障不到位、不达标,使得各种安全事故也呈多发态势,给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蒙上一层阴影。
今年初举办的广东清远马拉松一度被媒体戏称为“最受伤”马拉松,近两万名参赛选手中有1.2万余人次接受救治,其中晕倒20人,危重症5人,进重症监护室3人;4月,在陕西省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比赛中,一名参赛者在中途突然倒地,经医疗救护人员抢救无效死亡……
邬鑫告诉记者,现在马拉松都是在网上报名,只要想跑就可以参加,几乎没有什么门槛,一些身体条件跟不上或对马拉松运动强度没有清醒认识的人参加后,很容易出安全问题。
“马拉松是一项带有危险性的比赛,它对参赛者的体力、耐力、毅力都有很高要求。忽视自身身体条件而盲目参赛,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。”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郑志强说,参加马拉松一定要量力而为,而且要提前准备,至少在比赛三个月前就要进行科学训练,让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竞技状态。
马拉松比赛是高强度运动,对赛事的组织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,但是一些地方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医护配备与保障都存在不足,事故多发与赛事保障力量薄弱不无关系。今年5月,江西某地一座矿山也举办了一场马拉松比赛,由于赛前动员组织、医疗保障等不到位,一位50多岁的参赛选手猝死赛场。
低门槛办赛也暗藏隐忧。一些地方举办马拉松比赛,并没有在有关方面注册,赛道及相关赛事服务工作只是依据其他地方经验进行准备,往往因准备或经验不足,存在安全漏洞。
“举办马拉松能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,但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关注。”郑志强说,在全国马拉松比赛越来越热之时,赛事组织和保障水平一定要跟上。
另外,一些地方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过于集中、人数偏少,造成社会资源浪费。在江西,今年就有萍乡、婺源、德兴举办过马拉松比赛,南昌、新余、上饶还将于年内举办马拉松比赛;今年9月下旬东北某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参赛者不到700人。
有专家表示,马拉松赛事牵动安全保障、交通调度、赛事组织等方方面面,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,地方政府往往不惜投入,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,马拉松过热的现象应该降温了。
郑志强表示,应该对国内各地马拉松过热现象加以规范。地方政府不应盲目跟风,在具备各种条件举办比赛时应加强赛事保障;体育主管部门、行业协会应对各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加强管理和引导;参赛者应培养科学健身的理念,不要盲目参赛,从而规避运动风险。
随着“马拉松热”的兴起,除需提高组织保障能力、办好马拉松比赛外,政府部门更应促进马拉松从体育赛事向全民健身转变,让赛事与全民健身同行。
“马拉松”不常有,但健身常在。一些马拉松爱好者表示,如今百姓的健身需求越来越强,但城市相关基础设施非常匮乏,不能满足现实需要。在城市建设中,各地应加大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,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。
“现在赣江两边跑步的人很多,因为道路很宽。”南昌市民毛雪萍说,很多小区规划滞后,小区里面十分拥挤,而道路上车辆太多,很不适合跑步,一些单位、学校的场地往往又不对外开放,很多人想锻炼却苦于缺少场地。
专家认为,“马拉松热”不能一热了之,在全民健身热潮渐起之时,政府应加大投入,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。
“既然提倡全民健身,那么配套设施就要跟上。”郑志强说,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为群众健身锻炼预留空间,并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,为健身爱好者创造一个安全、舒适的锻炼环境,让全民健身与体育赛事同行。他建议政府因地制宜,在小区、公园设置一些健身器材,修造一些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场所,在乡村也应建设一些与当地经济水平适应的活动场地,推动全民健身。LW
记者/秦宏 实习生/李愚
刊于《瞭望》2016年第44期
扫描二维码,关注瞭望微信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订阅瞭望杂志
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